碳纤维制品市场将进入高低端分化时代
碳纤维材料的出现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作为一个行业在国内的兴起却是近几年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我国长期严密的技术封锁,导致了我国在碳纤维材料方面的发展完全依靠自己摸索,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碳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原创性强,不仅是进入行业的门槛较高,在发展中对企业的综合实力也是巨大的挑战。
因此,从国内的碳纤维行业来看,整体上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发展格局,由集中在江苏、吉林、山东这几个省份的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掌控了碳纤维产业链上游的主要生产力,如中复神鹰、恒神股份等。而碳纤维产业链的下游则呈现出基数大、分散式的现状,即涉及碳纤维材料应用的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实力不一,从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来看,多属于中小企业。下文,就对处于碳纤维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做一剖析。
问题一:定位不准,企业发展后力不足
由于这些企业进入行业时对自身的定位不同,发展的结果也存在差异化。以“贸易型”起步的企业,往往会把流通领域的业务放在首位,以贸易养技术,但随着碳纤维应用市场的竞争加剧,成熟型产品价格透明化,由贸易渠道所带来的利润率就开始下滑,而因前期路线形成的企业发展格局,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以技术开发为主的经营战略,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还有一部分一开始就走“生产型”路线的企业,但是由于投资规模小或者经营者思路的局限,其将产品定位在较低的档次,技术含量低,也缺乏精品意识,一味追求低成本,通过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在一定阶段后,因低端市场门槛低,竞争激烈,由压低成本造成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带来被动淘汰的恶果。即便能维系原有的产品市场,但又不积极拓展新的市场,也会造成企业发展的路越走越窄。
问题二:创新力弱,缺少技术支撑体系
由于投资规模有限、严重缺乏专业技术型人才、信息渠道不畅等原因,处于碳纤维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普遍呈现出内部创新力不足的弱点。无论是企业用于科研的硬件设施还是企业用于开展新项目的软件技术配套,完全依赖这些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有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高校及大企业研究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但是这类技术支撑都还是点断时的、片段式的,不具备长期规划的性质。简而言之,就是缺乏有体系的长期技术储备。这种情况使得碳纤维产业链下游的这些中小企业只能被动地适应着市场的变化,依靠一些大众化的技术在大企业蚕食后的市场边缘谋得一点生存空间。
问题三: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御能力
随着碳纤维材料应用黄金期的到来,大多数碳纤维应用企业也在逐步成长,企业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但是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水平却很难及时跟进,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标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严重影响到生产流程的高效化和产品质量的统一性。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所需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在不断上升,这对于大多数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一部分的碳纤维中小企业急于求成,为抢占市场贸然上马新项目,有的因为思考不成熟,导致新项目完成后未能取得预期的效应而使投资产生巨大亏空,有的因为财力预算不准,导致项目正在进行中,资金链中断,使整个项目夭折,资源浪费。
从根本上说,碳纤维中小企业内部各因素还未完善,这造成了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极为有限,这也注定了碳纤维制品企业走向高低端分化的趋势将愈发明显。